時間:2010年10月15日
2010年7月底,馬士基鹽田港股權交易方案順利完成,在將13.7%的股權出售給香港中遠太平洋之后,馬士基換回了5.2億美元的資金。在這起交易中,鹽田港被外界視為馬士基港口投資的敗筆,但在費逸凡看來,這只是馬士基不甘心做小股東的戰略選擇。
全球海運港口投資供大于求
據費逸凡透露,馬士基投資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的時間比較早,當時該碼頭的最大股東是鹽田港的開拓者。而APM碼頭公司作為該項目的小股東,在管理層影響力有限,于是APM碼頭公司決定在合適的時機賣掉這部分股份。
費逸凡特別談到:“按照APM碼頭公司的習慣性做法,馬士基對碼頭的經營管理是有規劃的,特別是關注碼頭管理的各個環節與經營效益情況。一旦發現經營狀況欠佳,公司會與各投資方共同商討改善碼頭服務方式。而如果外部需求不平衡,內部又不能通過改善經營方式彌補漏洞的話,那么,公司將選擇尋求新的合作伙伴,或尋求新的投資方。”
關于鹽田港股權交易之辯,由于有了金融危機這個“合適的時機”,也許我們無法就成敗做出定論。但是,馬士基在重慶寸灘港的投資的確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。費逸凡甚至向記者暗示:“我們希望在未來6個月之內,在中國的一個項目能夠達成結果。”顯而易見,緊隨中國政府的西部戰略導向,投資中國西部內陸碼頭是APM碼頭公司眼前的重頭戲。但是,剛剛完成巴西、哥斯達黎加和利比里亞幾個新碼頭項目投資的APM碼頭公司,是否真的如此看好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全球港口需求呢?
費逸凡坦言:“在金融危機之后,APM碼頭公司已經發現在一些成熟的市場出現了碼頭需求減緩的現象。因此對投資商和碼頭規劃者而言,應該將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現有碼頭效力,而非不斷大規模新建碼頭。”費逸凡進一步談到,中國是全球航運業中最重要的市場,全球航運業發展的關注重點也在中國。但是,APM碼頭公司看到中國某些港口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有供大于求的趨勢,因此建議中國在今后的港口業發展方面,能夠重視港口規劃與市場需求相適應,以此平衡供需關系,這對世界航運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雖然對全球港口投資做出了供大于求的判斷,但APM碼頭公司仍然認為,由于亞洲貿易不斷上升、中國內需不斷增長、新興市場進口量加大,預計明年港口需求仍將保持增長,全球港口運營能力增長率將達到5%左右,中國則有望實現10%的增長。對此,費逸凡表示,港口投資離不開航運需求,從四季度及明年航運形勢來看,APM碼頭公司相信在不出現二次經濟探底的前提下,世界經濟、貿易、航運會穩步前進。“這個過程也許不會一帆風順,但它將給全球港口業帶來增長,即便這個增長是緩慢的。”